舌尖的回憶

林世傑 

記憶中的家鄉小吃,是藏在舌頭裡而不是留在腦海之中。 

.搖搖冰、米粉羹、臭豆腐

對於家鄉小吃的回憶,可以追溯到幼稚園時期。印象中,我很少到外頭品嚐美食,因為經常跟著媽媽在外公家生活。外公交遊廣闊,時常有親友來訪,加上外婆的廚藝精湛,客人上門,自然是要留下來吃頓飯、泡壺茶才能走,也因此位於北成國小旁的外公家總像間餐廳似的,時常有人出出入入,相當熱鬧,既然大人不走,我們小孩子自然也是走不開的,所以對羅東的美食,並沒有太多印象。

不過我還是記得,夏夜時跟著大人走到北成國小對面的小店,一起享受搖搖冰的滋味。搖搖冰是用裝木瓜牛奶的玻璃杯裝盛,有檸檬、清冰、牛奶等口味,清冰大概是以糖水混著冰沙而成,清涼消暑,也是搖搖冰所有口味的基礎;檸檬口味是用現搾檸檬汁淋上清冰,口味太酸難以接受;而在清冰上淋滿煉乳的牛奶冰,創造了不同層次的甜度,簡直是「瓊漿玉露」般讓人難以忘懷。

雖然牛奶搖搖冰的滋味讓人如此醉心,但是吃搖搖冰對小孩子來說,卻有兩個難以克服的困擾。第一是玻璃杯太高了,坐在板凳上吃冰時,總覺得那杯口高不可攀,又不被允許站在椅子上吃冰,吃起來總是少了那麼一些痛快;再來是搖搖冰的冰沙總是很容易沈在杯底,形成一層厚厚的「冰原」,我總是幼稚的捏著吸管吸了又吸,那冰原卻紋風不動,反而變得更結實緊密,那份遺憾不只是意猶未盡的程度,根本是心有不甘。

國二暑假時,發現搖搖冰開始兼賣米粉羹,生意變得相當好。老闆娘賣的米粉羹,秉持著宜蘭米粉羹一貫的豐盛,羹裡有黑木耳、紅蘿蔔、甜不辣、小魚乾與些許蘿蔔乾,米粉是用較粗的濕米粉,吸滿羹湯的甘甜以後仍保有咬勁,而豬骨熬的高湯濃郁又帶點甘甜,用點烏醋更是畫龍點睛,相當美味。

廣受歡迎的搖搖冰與米粉羹店,後來又增添另一樣獨步全台的綠色臭豆腐,一下子就變成外地遊客到宜蘭的必吃美食。這裡的臭豆腐醃製時用數種青草汁與活性酵母菌浸泡而成,因此素食者也可享用。油炸起鍋後的臭豆腐外酥內嫩,配上白脆的泡菜相當開胃。

時光飛逝,童年時外公家附近的這家店也成了有三十多年歷史的老字號,平時來店裡用餐的在地人絡繹不絕,假日時領號碼牌排隊等候的外地客更是擠得水洩不通,卻還有更多更多的客人停好車後往這裡走來。

有時候,難得返鄉的我總是氣不過,非得要趁著平日人潮散去時,到這裡點「一盤、一碗、一杯牛奶冰內用」,慢條斯理的坐在店裡,翻翻報紙,無聊地望著讀過六年的母校,和我度過快樂童年的外公家。 

.肉圓、貢丸湯

小時候除了搖搖冰以外,現在位於中華路上的肉圓攤,也是我從小就愛吃的家鄉美味。這攤肉圓攤原本是在羅東市場長春路上,小小的攤車旁邊再擺上一張摺疊桌,就能讓七、八個客人湊著吃些點心。我不太確定肉圓攤的營業時間與地點,但總記得到了傍晚時分,肉圓攤旁就圍著剛放學的高中生,讓簡單的肉圓攤添了幾分青春洋溢的氣息。

肉圓攤的後面,就是阿姨開的服飾店,花花綠綠的女裝我沒有興趣,在油鍋裡滋滋作響的肉圓,才是我非要跟著表哥來找阿姨的目的。狡猾又好吃的我,利用大人就怕小孩子喊餓的弱點,抓準下午四、五點晚餐前的「黃金時段」,跟著一無所知的表哥到店裡,等著阿姨或姨丈問我們肚子餓了嗎?然後點個頭,自動跑到肉圓攤前等著吃肉圓、貢丸湯,如今想想,當時真是太有心機了,明明就不餓卻還是點了頭,昔日陶淵明「不為五斗米折腰」,我卻「甘為一塊肉圓點頭」……但也罷了,陶淵明那麼窮,大概沒吃過肉圓吧!

言歸正傳,這裡的肉圓是傳統的肉圓,新鮮的豬肉與竹筍一起作餡,裹在酥韌的肉丸皮裡,吃的時候淋上老闆特製的粉紅甘甜海山醬,就是難以言喻的美味。看著老闆熟練的撈起肉圓、晾網去油、然後剪開肉圓皮,讓肉餡蹦出來透氣,我的肚子也真的餓了起來,只想著到底要先吃皮,還是先吃餡呢?等到肉圓與貢丸湯上桌後,這些問題也隨之散去,只剩下一個大快朵頤的孩子,絲毫不考慮馬上又要吃晚餐的問題。

後來肉圓攤老闆大概是攢了點錢,就改到中華路上的小店面繼續營業,而原本的肉圓攤車也墊著磚頭,定居在這裡變成廚房兼櫃台了。到了傍晚時,中華路與民權路口成了羅東夜市以外的另一個鬧區,中華路上的牛排館前出現許多父母帶著小孩準備大吃一頓,鴨肉攤前擠滿不少媽媽帶著鴨肉要幫晚餐加菜,便利商店的自動門「叮咚、叮咚」的聲音更是不曾停過,而不到五坪大的肉圓攤還是坐著一兩群羅高、羅商的學生們,努力的在補習時間前交換心事、填飽肚子,至今沒有變過。 

.雞排飯、雪花冰

開始念高中以後,在外吃飯的機會也開始變多,每天傍晚下課時的晚飯時間,與補習後的宵夜時段,就是我與同學們四處獵食的美妙時光了。那時候位於羅東中山公園旁的振泰街上,有兩間賣便宜排餐和冰品的簡餐店。不想補習的晚上,或是看完電影的時候,我們就到這兩間店來光顧,大夥兒湊在一桌,邊看電視邊吃飯,免不了還要玩鬧喧嘩,後來又因為同班同學是其中一間店的親戚,我們就固定來這間吃飯。

這間簡餐店以賣冰起家,新鮮水果為底的八寶冰與香甜可口的彎豆冰最受歡迎,後來陸續增加的排餐、簡餐,也因為有著獨特風味而廣受歡迎。當時一份九十元的雞排飯,與七十元的豬排飯,是將肉排、荷包蛋、時蔬、白飯,一起放在瓷盤上,煎好的肉排份量十足,吃起來比吃排骨便當還要過癮。

有段時間,我自願當起羅高地下美食委員,早上十點前先統計同學的點餐,第四節課時就翹課翻牆,騎著機車帶回大家的中餐。我們最常點的就是雞排飯、豬排飯、豬肉絲飯等美味,由於我時常遲到,老闆又規定我們得在十點半前先電話預約,因此在早上每節的下課時間,幾個同學總會幫忙統計餐點、收錢,也會有一些人趕忙報告各教官行蹤,規畫今天「出動」的路線,好不熱鬧。等到我順利返校後,一群人不分班級組別,坐在操場邊的石階一邊吃飯一邊玩鬧。下午也許有的人要翻牆去武荖坑泡水,有的人會乖乖上課,有的人會趴在桌上睡到體育課,無論下午如何各奔西東,起碼我們中午還是會聚在一起吃飯。 

.廣東滷味

同學家的美味還有一味,就是位於中山公園靠近公園路這邊的廣東滷味。早先羅東並沒有客人在現場挑選食材,然後老闆再將食材浸泡滷汁的滷味,除了麵攤賣的滷味之外,羅東夜市大概就只有這種先滷好的乾滷味,客人上門時只要將滷味放進塑膠袋裡就好,相當方便。

這間滷味是我們看電影時必備的「伴手禮」,每次看電影時,就得事先分配誰去便利商店買優待券,誰來這邊買滷味,分工相當仔細。我還是記得,當湯姆漢克斯在大螢幕裡說: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遠不知道你拿的是什麼口味」時,我跟同學正一人一大包滷味,也永遠不知道這竹籤叉上來的是什麼滷味,但一定都很好吃就是了。

廣東滷味的同學是一對很壯碩的雙胞胎,我與他們來自不同學校,但因為有共通的朋友,而且時常在同一個球場打球,很容易就認識了彼此,以後去這間廣東滷味攤光顧時,塑膠袋就偶爾會多了一兩塊碎豆干,或半顆破滷蛋。那個弟弟跟我們說,最好吃又便宜的是一包一包的碎豆干,碎豆干因為型狀破裂所以賣得很便宜,但碎豆干其實浸泡到最多的滷汁,所以最夠味,後來一試果然成主顧。

大一那年的暑假,兄弟倆都迷上了釣魚,於是等到重考班下課以後,七、八個人拿著釣竿拎著滷味,就到冬山河下游的「清水大閘門」旁開始夜釣。不釣魚的其他人,講些無聊的鬼故事打發時間,或著聽在場唯一的大學生模仿台中腔逗大家開心,兄弟倆覺得我們的聲音會把魚嚇跑,就拿著釣竿與水桶繞去稍遠的岸邊繼續釣魚。

隨著暑假結束以後,我們這群人也展開各自的生活,有些考試成績不理想的,開始去上班工作,後來也就斷了聯絡。我跟廣東滷味的這對兄弟,也從十年前偶而玩在一起的朋友,到如今快認不出對方,甚至想不起來他們的名字。有時候想想,還真的覺得有點好笑,怎會有人的腦袋連朋友的名字和長相都忘記,可是舌頭卻放不下對他們家滷味的思念呢? 

童年時的搖搖冰、米粉羹、臭豆腐。伴我走過青澀國中、高中生涯的肉圓、貢丸湯、雞排飯、雪花冰、廣式滷味……在成長歲月的許多記憶中,食物的記憶是最堅強的守護者。

羅東在雪隧開通以後變了好多,但只要這些美味依舊,我還是找得到回鄉的感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