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山好水好校園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張廣雄

  早年電視布袋戲有句口頭禪是「三好一公道」,我想這麼說「好山好水好校園是三好」,公道自在縣內外人心的肯定。古有「淡蘭文風冠全台」宜蘭子弟與有榮焉。此美譽應與美好教育有關。

  我是國小校園園丁,教不倦學不厭孜孜矻矻且教學相長中得到最大的樂趣和滿足,順安是個科學教育(部長獎),課程實驗和體育教學訓練(縣多次多項冠軍)

的大學校。我18年來是責任輕、課業重的級科任兼辦事務或課組長,在好校長盡責主任指導、好同事帶領下學會了18般教學技巧。甄選派充前為台泥子弟附設的士敏擔任訓導一年,即因師生苦練和衝刺爭到田賽縣分組冠軍的破紀錄。教務三年更有好成果,士敏人的士敏精神為人津津樂道。也在全縣文武競賽場上擔任裁判和職務服務師生和縣民。

  寧捨最大校走往素馨茶鄉的中山分校是創意實踐的一年,教訓輔全包工作無援(經費少之又少),創搬入教室圖書箱,可翻閱國語日報鼓勵閱讀,和六個年級五班編制的班會練習見習,全分校三十多位同學寫不了長篇作文卻能寫童詩印成校刊「別冊」,上了國中後仍有人以童詩自樂。再回順安國小就是準備衝刺,因有士敏國小得來好成績、順安好同事的腳步可追尋,進了60期校長班經10週淬礪,又特別用心忝為名列前茅來到冬山河畔的武淵國小10年,更是自我實現的最甜美時期,惜在五五專案榮退,只能時時回味百多位師生享有的那美如森林小學2公頃校園,就我所知,多年來的校園規劃和教育進步,連國、高中職也都有美好的成果,這仍是我不在其位的關懷,凡走過必留下痕跡,謹將校園二、三事分享。

 一、順安校園野炊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五十年代,沒人烤肉,也少有人野餐,但我們偶爾和學生來個野炊,常讓學生樂得十幾天。

所謂野炊,就是允班導生自家帶著鍋鐤、碗筷、勺匙和食物、燒火材料到學校炊煮。

通常要有特別的意義才會辦,如月考全班成績進步多多、當時僅有的一種比賽躲避球冠軍、學期末、畢業前、級任結婚或入伍前夕等學生能找得到的最佳理由,懇求老師答應所請,准他們來個野炊。同意後依學生意願分成若干組,每組五至八人,人緣不佳者,老師或班長要協助分組-鼓勵、告誡需努力功課或品行修為以爭取人緣,通常效果卓著,學生很在乎。

是日早上上學時,帶著家中的鍋鐤和蓋子、匙勺,有人帶白米、地瓜或高麗菜、小魚干,也有帶鹽、糖和綠豆、花生(或攤錢到小店採購),每一個人也會帶碗、筷子則是平時吃飯包沒帶回家、擺放抽屜內的。

那個早上,這個班是全校學生目光的焦點,上課心情難免浮動,但只要老師一叮嚀(或談條件),他們會強忍壓抑表現格外專心聽講,中午提早半節下節,一聲令下,帶著餐具食物衝出教室,奔跑到運動場邊的樹下,早已準備好的三塊磚石野灶處,分工合作,笑聲笑語,老師只要巡視,不要發生燙傷、塌灶、倒鍋等危險情況,有的組會闢二灶同炊以搶先吃食,通常老師是第一個品嘗的人,但常吃到半生不熟的什菜鹽粥、有鹹無甜的地瓜湯,只有糖味的硬式綠豆湯(早上忘了泡水),算是高級的麵疙瘩湯………。

這樣的野炊在我們學校流行了很多年,才慢慢被烤肉取代了。(刊860821聯合報) 

二、無心插柳柳成蔭

三十多年前,我在初中的綽號叫「校長」,不知打從那一天開始,本班的、別班的、認識我的人,通通叫我「校長」,後來,連不認識我的,也常好奇地大叫一聲「校長」來引起許多同學的哄堂大笑-當然,那是在校長和老師不在的時候,我能怎樣?

起先,我很困擾,當然絕不敢回應,有時有事連絡,借抄筆記或「相招」去操場打球或遊戲,甚至週六趕一場二塊錢的午後電影(我很迷於日、西名片),叫我校長,口雖不回應,但腳卻不由自主地緊跟著一夥向目標走去!久而久之,從不適應而習慣,習慣成自然,後來,一聽到「校長」,雖閉雙唇,但必「機械反應」地,本能地轉頭、回頭,看看誰在叫「我」,有「什麼事!」,心中雖不暗喜,但卻也無所謂困擾了。

幾年後,我真的當上了國小老師了,每次碰到老同學,問起在那裡做事,當知道我是個老師,也必定調侃我:「什麼時候當校長」,我真是「無辭以對」。次數多了以後,也曾想過-不想也會想,老有人那麼問呀!要怎麼樣努力才能當校長?

國小人事從保荐推舉進步到制度化的甄選儲訓,國小主任、校長都要經過教學年資足、服務成績優良,還加研習和進修,積滿名列前茅的分數,再加上名落孫山「前」的筆試和二關口試的評審通過,才有資格提著行囊,到板橋國校教師研習會接受十週的「充電與磨練」,才能核派主任,主任再回鍋一次,才有實現當校長的夢。

 我,就是這樣地「圓夢行」。 (刊830306)

 

三、武淵兒童

 

 近日閱讀一本「武淵兒童」,以校刊標準來看,「雖不中、不遠矣」,似乎還合乎校刊是「語文教學的總體表現」,「也要包裝」和「風格」,欠缺的是「美勞教學的驗收」。

「武淵兒童」是一本國小校內刊物,創刊至二十九期,今年進入「三十而立」配合加強推展的交通安全、環境教育、教孝月和本土語言教育,校方蒐集作品以特刊訂本性質出現,全校共一百一十四位小學生,難得有一百一十四篇小作品,也許尚屬創舉,也但願是語文教學的總體表現。

此次正逢創校七十五周年慶,要印行專輯遂以十六開本、六十四頁的豪華姿態出現,封面特別用彩色印刷,致贈校友、家長和師生。看到他們滿意、嘉許的笑容,是「小作家」們最大的鼓勵。至於欠缺插圖畫作,則是因為美勞的「無可驗收」。

這是一本奇特的校刊,右翻為直行的校刊,它像一般大型學校的雜誌型刊物;

可是背面(其實也是正面)的左翻,卻是橫排的校慶專輯,是否適妥,想就教於各位先進。

近日讀到本縣(宜蘭縣政府)的一本「南中青年」第五期,學生作品好,刊出比例相當高,這樣的校刊才會受到更多的學生喜歡,因為那是他的校刊。

(刊820622兒童日報)

 

四、坐鴨母船上學

 拜讀了「坐軍用卡車上學」或坐軍用卡車郊遊及搭軍車回家,都有可親的一面,但我想說說「坐鴨母船上學」的可悲、可怕的一面。

早年,我們又不住在翡翠水庫周邊,怎的要划船去上學呢?乃因水災的後遺症之一。

我就讀宜蘭縣冬山河邊的武淵國小,地名原叫啤頭,在鄰近的三堵(那些年水災頻仍、人口嚴重外流而廢村,歸併武淵村),武罕、月眉四大庄於福德廟創校,明年是八十週年大慶,最近校友常聚會,談起往事有苦有樂。

冬山河是民國六十四年開始整治的,未整治前則是一雨成災,颱風來襲,更是海水倒灌、兩岸成水鄉澤國,雨停了水沒退,早年媒體不發達,災情未被充分報導,雖雨停數日,三堵村民仍遭水患,路斷橋淹,但學子們仍念念上學,家有鴨母船者,用長竹竿撐著,挨家挨戶接小學生上學,蔚為奇觀,也留下日後同學會津津樂道往事,曾以此告知現在的學弟學妹,他們大呼:好好吔!坐船上學、好帥!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