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師亦友的余遠猛老師,1985年曾有一幅獲得全國攝影比賽金杯獎的作品「雄關天成」,拍的就是驚濤裂岸的宜蘭北關美景。遠處大岩石是一隻剛睡醒的臥獸,昂首向著朝日咧嘴齜牙;近處是窩在淺水間的幼獸,三五成群仍在睡夢中。

幾年前在佛光大學客座,教授中國哲學的金春峰老師,課間聊天時,幾次提到他假日常到北關聽濤看潮;腦海裡便有一位七十多歲老者端坐岩上,凝望遠處龜山島浮沈於波浪中,海風吹著衣袖,灰髮飄然,氣定神閒,仙風道骨的模樣。

這些都時不時想起,而讓我對北關心存嚮往。

慚愧的是,做為宜蘭人,常是匆匆經過北關,幾年裡不曾停下來,好好領略雄關是如何天成,以及金老師百讀不厭的況味。直到2010年春的假日,才帶著家人真正走進北關海潮公園。

停車後,從販賣部走下蜿蜒小徑,穿梭於岩石、老榕和刺桐間,驚覺就在濱海公路旁,竟藏著奇岩怪石,終年與海水激盪出別具聲色的世界。晨昏不同、四季變化,具有萬千氣象而值得一再叩訪。

公園裡常常可以在岩間石上看見龜山島,從龜將軍和噶瑪蘭公主的愛情故事,揣想此岸彼島是否在水面下仍或牽連的路徑;又有一線天、地藏王菩蕯、觀景平台、觀世音像等景致,彷彿與人捉迷藏,隨時出現驚喜;還有因岩石攔阻,激射而上如瞬間長出白色大樹的浪花,可以滿足視覺;也時有巨濤拍石,轟然大作,間雜著破碎於岩間的霹靂,和水流退出岩縫的嘩啦聲響,可以滿足聽覺;又宏觀大洋而自覺渺小,細察岩石紋理而嘆造物奇巧,足以震撼心靈。

走遍步道需要一個小時左右,或上或下,氣息微喘卻不急促,但可以出汗達到運動效果;步履徐緩卻不枯噪,變化的水石草木,令人爽然。

但這些都比不上找一塊岩石端坐:視線撫過近處的豆腐岩,彈過海面,到遠處的龜嶼;耳裡盡是海浪的喧嘩和低吟,伴著棲息岩塊上的野鴿子呢喃。不需多久時間,心靜了,身體便似乎隱遁在水石間了,眼前自然浮現柳宗元「心凝形釋,與萬化冥合」的字句和形象,這才約略懂得教哲學的金老師,為什麼喜歡來北關,一坐就是半天的原因了。這種置身於山海岩樹間的個中奧妙,如果沒有親自來一趟,就只是聞香不下馬,是無法真正體嘗個中滋味。

然而來北關海潮公園,最好是非假日。除了可以避開過於紛沓的人聲外,應該不致於遭逢煞風景的人為干擾。如拜地藏王和觀世音的信徒,焚香燒紙,或鳴炮竹,免不了灰飛煙揚;或者穿著黃色制服的宗教團體,為吸收天地精華,呼喝咒文、發聲吐納,驚嚇了草木鳥獸。個人並不排斥宗教信仰和科節儀式,但在這鬼斧神工的境地,似乎雙手合十以虔誠敬畏的心膜拜,更合於自然吧!

離開北關時,北關正要走入近處高山的陰影中,靜待天色昏暗,任那海潮如何叫擾,就要閉關養精蓄銳,好迎接翌日的朝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w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